在幼儿教育中,自主游戏是培养创造力与社交能力的重要方式。本文以建构区合作搭建游戏为例,解析其核心价值与实践方法,并为家长与教师提供实用指南。
建构区合作搭建是以积木、纸板等材料为载体,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主题场景构建的幼儿园经典游戏。其核心目标在于:
1. 发展空间认知能力:幼儿在拼搭过程中理解形状、结构与平衡关系。
2. 强化社交技能:通过分工沟通,学习解决冲突与达成共识。
3. 激发创造力:自由设计建筑形态,鼓励突破常规思维。
某幼儿园中班开展“跨江大桥”主题搭建,教师提供基础材料后,幼儿自主分组讨论方案。一组孩子用圆柱体积木作桥墩,另一组尝试用纸板拼接桥面。过程中,孩子们发现桥面承重不足,通过多次测试后决定增加支撑柱,最终成功搭建可承载玩具车的桥梁。此案例体现了“试错-反思-改进”的完整学习循环。
| 阶段 | 教师角色 | 幼儿行为 |
||-|-|
| 导入 | 情境创设者 | 理解任务目标 |
| 探索 | 观察记录者 | 自由尝试材料组合 |
| 协作 | 引导协调者 | 分工合作解决问题 |
| 反思 | 提问启发者 | 分享经验与改进思路 |
1. 材料安全标准
2. 活动中的监护要点
某园曾出现幼儿争抢拱形积木导致推搡事件,后续通过引入“材料管理员”轮岗制度,有效培养了责任意识与秩序感。
通过200份教师问卷统计发现:
常见问题改进方案:
部分幼儿园开始引入AR技术辅助建构游戏,例如:
需注意的是,数字化工具应作为实体操作的补充而非替代,避免削弱动手操作的核心价值。
建构区合作搭建作为经久不衰的游戏形式,其成功关键在于平衡自主探索与适度引导。随着教育理念升级,这类游戏将持续衍生出更多创新形态,但培养核心素养的本质始终不变。教师与家长需共同营造“敢想敢做”的安全环境,让幼儿在试错中收获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