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王石在2017年宣布卸任万科董事会主席时,许多人第一反应是:“他是不是被逼退的?”“公司业绩出问题了?”甚至有人猜测“王石为什么卸任”背后存在权力斗争。这种惯性思维暴露了公众对企业创始人角色认知的三大误区:
根据福布斯2021年的一项调查,全球500强企业中,仅38%的创始人在公司上市10年后仍担任CEO,而主动卸任者中72%的企业实现了平稳过渡。显然,“王石为什么卸任”的答案远比表面复杂。
王石的卸任并非临时起意,而是万科长达10年传承计划的结果。早在2001年,万科便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;2017年郁亮接棒时,他已深度参与公司战略决策12年。这种“扶上马,送一程”的模式,使万科在房地产行业转型期(2017-2022年)仍保持年均6.5%的营收增长。
案例对比:
数据证明,创始人提前规划交接,可降低企业震荡风险高达67%(麦肯锡,2020)。
王石卸任后并未淡出公众视野,而是以“社会企业家”身份投身环保、教育领域。他创立的深石资本专注绿色科技投资,2023年管理的基金规模已超50亿元。这种“创始人IP重塑”策略,既延续个人影响力,又为企业开辟新增长点。
转型路径分析:
哈佛商学院研究显示,主动转型的创始人二次创业成功率(45%)远超首次创业(22%)。
王石卸任的时间点(2017年),恰逢中国房地产“黄金时代”终结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6-2020年房企毛利率从28.4%降至19.8%。万科此时换帅,正是为了推动从“开发商”到“城市服务商”的转型。郁亮主导的物业、物流板块,2022年已贡献26%营收,较2017年提升18个百分点。
行业对照案例:
这些案例印证了波士顿咨询的观点:创始人卸任可使企业战略更新效率提升40%以上。
回到最初的问题“王石为什么卸任”,答案绝非单一因素,而是三重逻辑的交织:
1. 制度传承优于个人权威:通过职业经理人体系保障企业生命力,万科上市30年累计分红634亿元,是A股“回报率前十”的常客。
2. 创始人价值再定位:王石在环保领域的成就(推动20+碳中和项目)证明,卸任不是终点,而是社会价值创造的新起点。
3. 行业周期的精准把控:房地产“白银时代”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,这与王石的强项(战略布局)和郁亮的优势(成本管控)形成互补。
对于普通人而言,理解“王石为什么卸任”的本质,是学会用动态眼光看待职业发展——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永远站在台前,而在于在正确的时间,用正确的方式为组织和社会创造持续价值。